一、数字经济硕士专业学位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理工大学是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是北京理工大学按照“高起点、高水平、强特色”办学标准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的“双一流”建设极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特区,自2024年开始招生并实现高位开局,规划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规模2万余人。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5月,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在深建立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高层次、综合性教育、科研、服务机构。2023年10月,升级组建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由中国人民大学一流学科、优势学科所属学院团队在深圳开展智库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高端培训、国际交流等工作。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数字经济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硕士(大湾区数智菁英人大联培班)落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项目。该项目融合北京理工大学工科专业特色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优势,由两校师资联合培养,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与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产业先导产业发展潜力和国际头部企业产学研与高水平国际化交流两大特色平台,突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旨在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培养一批既懂经济又懂技术的复合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二、培养特色与方向
北理工-人大联合培养:数字经济专业硕士采取联合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北京理工大学工科优势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优势,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授课、共享优质资源。
专家团队指导: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重视教学质量,指导教师团队包括国家级领军人才、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专业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跨学科交叉:数字经济专业融合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核心课程涵盖数字经济理论、智能制造与数字生态、数字金融与货币体系、数字政府与智慧治理等模块。
实践导向:数字经济专业硕士授课环节设置企业参访、实验室模拟、行业专家联合授课等环节,依托高端智库资源,学生可参与发改委、工信部和地区政府等部门的课题研究。
课程体系结合数字经济的核心理论与实际应用,覆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等前沿领域,提供理论学习与实操案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专业领域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经济决策;数据分析与商业模式;金融科技与科创投资。
三、师资力量
数字经济专业硕士导师队伍涵盖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水平教师,包括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2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3人,教育部专业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王兆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管理、大数据驱动的经济管理决策等领域的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等40余项;出版专著5部,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维尔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李金铠: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马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第三批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围绕和致力于国家能源转型、产业演进升级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等重大实践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30余项;出版专著4部。主持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5项;科技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15项。
赵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等。长期从事系统可靠性与管理,质量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国防技术基础,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哲学社科基金等课题,发表SCI/SSCI论文70余篇,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董沛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委“四个一批”人才等。长期从事决策理论与方法、智能协同管理研究,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积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型号基础研究项目等研究课题60余项,编著出版《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专题研究》等专著4本,曾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航天部科技三等奖2项。
刘守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数字经济专业硕士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农村部副部长,国务院发展中心城乡统筹基础领域负责人。中央政治局31次集体学习土地问题讲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合作的旗舰项目《中国:2030》以及《中国高效、包容、可持续城镇化》专题负责人。国土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人。
李三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科优青项目获得者,SSCI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s编委,《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研究领域为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数字经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发表期刊包括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s Theory、Management Scienc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2016年获环球时报“希望英才奖”,2017年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乌家培”奖,2019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论文曾获2018中国信息经济理论贡献奖,2018中国信息经济青年创新奖。
刘小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系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产业组织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平台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创新和政府规制。主编并参与编写《平台经济学》、《数字经济概论》等数字经济教材,相关研究成果见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s等国内外刊物。
程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数字经济专硕项目主任,日本同志社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产业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和数字支付。出版有《互联网金融原理与实务》、《支付革命:支付演进与平台经济》等著作,相关研究发表在《世界经济》、Energy Policy 等刊物。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培养和学位
数字经济涉及多学科交叉和实践的深度融合,本项目为非全日制项目,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在职人员和希望提升职业技能的专业人员、企业及政府部门专业从业者等。
授课地点主要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并拟在人大深圳研究院开展部分实践课和专家课的讲授。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硕士(大湾区数智菁英班)采取双导师负责制,每位研究生配备1名校内学术导师和1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项目、部分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基本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2年。
毕业生授予北京理工大学专业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
五、学费标准
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硕士(大湾区数智菁英班)学费拟为9.8万/年,基础学制为2年,合计19.6万。具体收费标准最终以上级单位审批结果和研究生院公布为准。
六、报名条件和报名程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开学报到之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考时必须已在国家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4)已获硕士、博士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出具书面证明。
七、报名与考试
报名流程与要求参照北京理工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1、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形式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2、初试科目包括:(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二;(396)经济学联考;(850)经济学综合。
3、初试地点:选择我校报考点的考生在我校参加考试;选择外埠报考点的考生在报考点指定的考试地点参加考试。
4、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由我校自定,相关要求和安排在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公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并对其实验技能进行考查。
5、考生须在2026年3月初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查询复试的有关信息及安排。
八、录取与调剂
学校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包括数量情况实行自主划线,并根据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硕士研究生录取为定向就业类型,研究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学校将视初试情况确定接收调剂名额。
九、招生咨询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金凤路6号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求是楼C栋509。
乘车路线:城轨(珠海唐家湾城轨站),公交车(北理工公交站)均能到达。
官方网址: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https://grd.bit.edu.cn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研究生院 https://grd.bitzh.edu.cn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https://soe.bit.edu.cn
联系电话:0756-362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