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谭华春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博导 团队名称:车能路云融合技术研究中心 邮箱:谭华春@bit.edu.cn |
主要研究领域为: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交通、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
2000年07月-2006年06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工学博士学位
1997年09月-2000年07月:吉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工学硕士学位
1993年09月-1997年07月:吉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工学学士学位
2022年11月–今: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院 教授
2018年06月-2022年11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教授
2012年06月-2013年06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 副教授
2009年07月-2018年06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副教授
2006年06月-2009年07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讲师
1.Xiaoyang Luo,Shuaiqi Fu,Baolin Gao,Yanan Zhao*, Huachun Tan*, and Zeye Song.HSTI: A Light Hierarchical Spatial-Temporal Interaction Model for Map-Free Trajectory Predi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25.03 online,p1-10 (TOP期刊)
2. Dong, Hanxuan; Zhang, Hailong; Ding, Fan; Tan, Huachun. Co-Evolving Traffic State Parameters Prediction Based on Mechanism-Data Blending Driven Deep Lear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5 10.1109/TITS.2024.3524582(TOP期刊)
3. Bin Li, Yanan Zhao,Huachun Tan*.CoFormerNet: A Transformer-Based Fusion Approach for Enhanced Vehicle-Infrastructure Cooperative 3D LiDAR Detection [J].Sensors,v 24, n 13,July 2024 Sensors 2024, 24(13), 4101; https://doi.org/10.3390/s24134101
4. Yuankai Wu; Huachun Tan*; Lingqiao Qin; Bin Ran ; Differential variable speed limits control for freeway recurrent bottlenecks via deep actor-critic algorith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Emerging Technologies, 2020, 8(117) (Top期刊)
5.Hanxuan Dong; Hailong Zhang; Fan Ding; Huachun Tan*; Jiankun Peng ; Battery-aware cooperative merging strategy of connected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hindsight experience replay, 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2021,2021(Top期刊)
6. Hailong Zhang; Yuankai Wu; Huachun Tan*; Hanxuan Dong; Fan Ding; Bin Ran ; Understanding and Modeling Urban Mobility Dynamics via Disentangle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0, 23(3): 2010-2020(Top期刊)
7. Yong Wang; Huachun Tan*; Yuankai Wu; Jiankun Peng;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Energy Management With Computer Vision and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21, 17(6)(Top期刊)
1.车辆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本科生,96学时/64学时
2.无人车辆传感与测试技术,硕士研究生,32学时
3.车辆前沿技术,博士研究生,48学时
科研奖励
1.《公路交通跨平台宏微观一体化精准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4-J-1-031-D001)(排名1)
2.《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能效优化与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得2024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24-J-03-2-12-D02)(排名1)
3. 2022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国际学术奖(排名2)
4. 网联数据驱动的智慧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排名1)
5. 过饱和流量“云-端-控”智慧高速关键技术及应用;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21年(排名5)
6. 人车路系统安全行为形成机理与车载支持方法,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排名4)
7.交通系统风险演变识别与智能人车安全交互技术,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排名5)
8.网联交通数据重建技术及应用,2019年度生产力促进(创新创业)奖二等奖(排名1)
9.复杂场景下自动驾驶车辆智能水平测评技术及应用,2019年度生产力促进(创新创业)奖二等奖(排名2)
教学奖励
1.《面向工业X光缺陷的嵌入式AI视觉系统》获批2025年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的国家级项目。
2.2014年03月荣获2013年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3.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北京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以及“金士宣”杯创新能力大赛,分别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国家级优秀奖、北京市二等奖、三等奖,“金士宣”杯三等奖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评专家
2.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3.智能交通协会道路车辆专委会委员
4.IEEE会员
5.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6.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
7.百度智慧交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