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战伟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博导 团队名称:先进工业装备大型结构研究团队 邮箱:liuzw@bit.edu.cn |
主要研究领域为:
1、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如镍基单晶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或结构极端服役环境下力学性能表征方法研究与疲劳失效行为分析;
2、基于深度学习的金属增材制造过程质量在线智能检测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
3、基于机器视觉、热成像等的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2001年9月–2005年7月: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 博士学位
1998年9月–2001年7月:内蒙古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 硕士学位
1994年9月–1998年7月:河北工程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学士学位
2014年7月– 今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教授
2008年7月–2014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副教授
2008年9月-2010年8月:英国焊接研究所,居里学者
2005年7月–2008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 讲师
1. 提出或发展的多项极端环境下实验力学新方法及其相关应用等工作,已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ditive Manufacturing等期刊上发表包括高被引、热点、封面SCI 论文110余篇,代表作如下:
[1]. Miao Zhou; Chuanqi Cheng; Cunku Dong*; Liyang Xiao; Yao Zhao; Zhanwei Liu*; Xueru Zhao*; Kotaro Sasaki; Hao Cheng; Xiwen Du; Jing Yang*; Dislocation Network‐Boosted PtNi Nanocatalysts Welded on Nickel Foam for Efficient and Durable Hydrogen Evolution at Ultrahigh Current Densit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 2022, 13(1): 2202595
[2]. Wei Feng, Zhuangzhuang Mao, Yang Yang, Heng Ma, Kai Zhao, Chaoqi Qi, Ce Hao, Zhanwei Liu* , Huimin Xie, Sheng Liu, Online defect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similarity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melt poo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54 (2022) 102760
[3]. Liyang Xiao,Tiantian Yang,Chuanqi Cheng,Xiwen Du*,Yao Zhao,Zhanwei Liu*,Xueru Zhao*,Jingtong Zhang,Miao Zhou,Chunyan Han,Shuzhi Liu,Yunsong Zhao,Yanhan Yang,Hui Liu,Cunku Dong,Jing Yang*,Coupled compressive-tensile stains boosting both activity and durability of NiMo electrode for alkaline water/seawater hydrogen evolution at high current densiti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4, 485: 150044.(ESI 高被引)
[4]. Wen HH, Zhang HY, Liu ZW*, Liu C*, Liu SM, Yang XA, Liu FQ, and Xie HM*,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face lattice quality of a strain superlattice by strain analysis,Nanoscale, 2018,10(37): 17567-17575 (封面文章)
[5]. Huang XF,Liu ZW*, Xie HM*, Recent progress in 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6(6),2013,570-583(优秀贡献论文奖)
2.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上项目、承担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课题、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某国防项目课题等10余项,其中主持的代表性基金项目如下:
[1] 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熔池动态特征的大量程高速高分辨测量仪器研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024-2028;
[2]. STEM 三维云纹法及在单晶高温合金损伤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020-2023;
[3] 微重力环境下充液航天器液体晃动特性可视化观测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016-2019;
[4] 电磁式微型冲击加载测试系统研制及在MEMS 器件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14-2017
[5] 增材制造过程冶金缺陷与应力应变的在线无损检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2021
3. 提出或发展的多物理场表征、残余应力测量等方法已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并授权发明专利/发布团体标准/登记软件著作权等30余项,代表性工作如下:
[1].刘战伟,马恒,谢惠民,刘胜等, 高速高分辨高精度超高温熔池温度场在线监测装置与方法, 发明专利授权号: ZL202011003816.1
[2]刘战伟; 郝策; 谢惠民; 刘胜; 一种基于单相机比色测温系统的优化测温方法, 2019-12-18, 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911310921.7
[3].刘战伟、张弛涛、汪小明、侯岳,一种磁阻式拉压双层微型霍普金森杆系统,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810059822.5
[4]刘战伟; 封伟; 毛壮壮; 马恒; 谢惠民; 石文雄; 耿传庆; 刘胜等;增材制造 金属构件缺陷在线检测 热能激励温度响应法, T/GAMA 23—2022, 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团体标准, 2022
[5]刘战伟; 毛壮壮; 封伟; 马恒; 郝策; 谢惠民; 石文雄; 耿传庆; 刘胜等; 增材制造 熔池特征测量 单相机比色法, T/GAMA 24—2022, 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团体标准, 2022
1.主讲本科生《工程力学实验》课程,相关的课程改革内容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主讲研究生《固体实验力学》课程,“学堂在线”上线,被评为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精品网络共享课;
3.参编研究生教材《实验力学》1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教学选用教材或参考书;
4.指导研究生43名(其中博士生13名), 已毕业36名。研究生9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7人次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三好学生等称号;
1.2008年,玛丽居里学者(Marie Curie Fellow),欧盟授予;
2.200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3.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4.2012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5.2013年、2014年、2015年、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6.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7.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8.2020年,入选闽江学者讲座教授(莆田学院2020-2022);
9.2022年,全国高校力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10.2023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师缘·北理”教书育人奖;
1.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北京力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3.北方七省市力学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4.《Materials》等SCI 期刊编委,《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等期刊客座编辑,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实验力学》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