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导师队伍 - 导师风采 - 力学

力学

 



 

姓名:葛敬冉

职称:长聘副教授

导师类型:博导

团队名称:高温材料与结构技术团队

邮箱:gejingran@bit.edu.cn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主要从事编织复合材料损伤力学、防护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方法、轻量化结构设计与增材制造等研究,研究成果在国防单位型号研制中得到应用。近5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国家某重点项目课题等8项国家级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复合材料领域顶级期刊Compos. Sci. Technol.(12)Compos. Part A,固体力学顶级期刊J. Mech. Phys. SolidsInt. J. Solid Struct.Comput. Methods Appl. Mech. Engrg.,材料疲劳与断裂领域顶级期刊Int. J. FatigueEng. Fract. Mech.等发表SCI检索论文57篇,SCI他引1500余次,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

教育经历

20119–201510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 博士学位

20099–2011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 硕士学位

20059–20097月:湖南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41今: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长聘副教授

201911–202312月: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预聘副教授

201612–201911月: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158–20162月: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工程师

学术成果

1. 提出了工艺约束下纤维束形态、路径等变异特征的数字化表征方法,建立了考虑弹塑性损伤和残余应力的编织复合材料多轴细观损伤模型,显著提高了力学性能预报精度。研究成果应用于航天三院301所连接结构的精细化设计,使结构件力学性能提升60%,成功应用于某型号高超飞行器。

2. 揭示了局部变幅循环载荷下复合材料性能的疲劳强化效应和突降机制,获得了编织复合材料迟滞曲线和损伤演化随循环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支撑了高超飞行器可重复使用力学性能的分析与评价。研究成果应用于航天一院702 研究所高温结构部件疲劳性能分析和评价,支撑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考核。

3. 建立了异形结构纤维预制体内部纱线几何形态的数字化表征方法,提出了考虑编织复合材料局部损伤特征的异形结构多尺度聚类分析框架,解决了并发多尺度分析面临的维度灾难问题。研究成果在南京玻璃纤维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叶片结构研发中得到应用,揭示了预制体结构、工艺参数对异形结构力学响应及损伤演化的影响规律,支撑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结构的设计。

教学工作

《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力学》研究生专业课

荣誉奖励

2021年获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社会兼职

1.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会

3.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陶瓷基复合材料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