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导师队伍 - 导师风采 - 法律(法学)

法律(法学)



 

姓名:郑洋

职称:助理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团队名称:国际法与涉外法治

邮箱:zhengyanglaw@foxmail.com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主要从事刑事法学研究,具体包括总则基础理论及分则财产犯罪、网络犯罪、腐败犯罪等选题

教育经历

2017年9月–2020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专业 博士学位

2013年9月–2016年6月:湖南大学法律硕士专业 硕士学位

2009年9月–2013年6月:山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2年7月–今: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助理教授

2020年7月–2022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博士后

学术成果

(一)著作

1.《高校反腐倡廉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2.《〈刑法修正案(十一)〉理解与适用》,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二)主要论文

1.《危害国家数据安全犯罪的规制体系及完善路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5年第3期;

2.《数据化财产性利益的刑法占有形式及属性界定》,《北方法学》2022年第5期;

3.《数字支付背景下拒不退还错误汇款行为的刑法评价》,《时代法学》2022年第4期;

4.《预设同意型诈骗罪的理论阐释及实践展开》,《政治与法律》2022年第6期;

5.《我国预备犯的应然处罚模式及其实现路径》,《刑法论丛》2021年第3卷;

6.《利用数字支付账户非法取财犯罪的类型化评价》,《法律适用》2021年第5期;

7.《双层区分制下帮助犯与主犯的关系辨正》,《河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8.《网络支付时代诈骗罪处分意识要素的争议问题》,《新疆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9.《数字支付时代诈骗罪财产损失要素的争议问题》,《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1年第5期;

10.《信息网络时代惩治“精日”行为的刑法学分析》,《法律适用》2020年第3期;

11.《“机器可以被诈骗”的认识误区及其匡正》,《刑法论丛》2019年第4卷;

12.《我国亲告罪追诉模式之困境及其重构》,《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13.《论零容忍政策对惩治腐败犯罪的影响》,《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14.《论通过电子代理人实施的诈骗犯罪》,《犯罪研究》2018年第3期;

15.《网络诽谤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16.《论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不应适用于刑法解释》,《刑法论丛》2015年第1卷。

(三)主要课题项目

作为主持人承担以下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字经济时代新型财产犯罪认定规则研究》(22CFX063)

2.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新型金融诈骗犯罪的刑法治理研究》(21SFB4031)

3.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数字经济新业态背景下网络诈骗犯罪的认定规则研究》[CLS(2021)D46]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1M700411) 

另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16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AFX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S2024003)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

教学工作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法案例研习、刑事政策学、数据刑法、生态环境犯罪、法律文书写作等课程。

荣誉奖励

北京理工大学导学专家

社会兼职

1.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员、

2.中国法学会法律伦理专业委员会会员